(資料圖片)
8月25日,《閔行區綜合交通規劃(2022-2035年)》正式發布,提出“主城區交通與空間融合”的閔行方案,這也是上海首個區級發布的綜合交通規劃。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閔行區委常委、副區長汪向陽介紹閔行區綜合交通規劃的有關情況。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王曉杰,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孫珊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閔行區的交通基底
近年來,閔行推動市級重大工程建設,新增了滬蘇湖鐵路、軌交15號線、S4入城段功能提升等一批重大項目。目前,閔行區共有軌道交通11條,站點55個,總里程92公里。待機場聯絡線、嘉閔線、13號線西延伸、23號線一期、示范區線和軌交19號線等建成后,閔行區將有17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160公里,站點84個。截至2022年底現有公交線路合計242條,公交線網密度達到2.014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1%。綜合交通體系已基本形成。
然而,閔行區由于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南腹地,與青浦、松江等7個區相鄰,并且受多條河流、鐵路、高速公路阻隔,復雜的交通構成和地理環境造成了閔行“易堵體質”。
未來閔行交通這樣規劃
當前,閔行區正處于建設創新開放、生態人文現代化主城區新征程的起步階段。為響應國家戰略、落實上位規劃,結合空間新格局、發展新需求和戰略新重點,同時緩解現狀困局,閔行區在現有交通框架的基礎上,從全市整體交通格局出發,牢牢把握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這一主線,突出“強功能、健網絡、增容量”的核心策略,強化一體化樞紐、兩張骨干網、三條區域廊道并統籌多個系統,形成“1+2+3+N”的綜合交通總體規劃布局。目標是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實現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本次《規劃》聚焦重大戰略支撐和重點民生保障兩大方面。
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
健全北中南部路網系統
2019年,上海發布了《關于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閔行聚焦核心區和前灣新中心兩大區域,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會客廳、世界級濱水公園城市典范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
積極貫徹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要求,著眼構建新時代閔行區發展戰略優勢。一方面,提高與近滬城市的城際交通聯通性,補強跨省級的城際軌道交通線路。依托高速鐵路,拓展上海往湖州以及浙西、皖南方向的高鐵通道,提高虹橋樞紐的對外輻射能力。另一個方面,在現狀“六橫三縱一射”高快速路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高快速路體系,解決閔行區北部地區出入交通集中問題、閔行區中部地區常發擁堵情況、閔行南部地區道路供需矛盾、擁堵由莘莊立交向外擴散問題。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