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腦血管疾病?
(資料圖片)
腦血管疾病是一種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局限性或者彌漫性的腦功能損害為共同臨床特征的疾病。有的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肢體癱瘓、吃飯飲水嗆咳、言語不清,或者是聽不懂其他的人的講話,甚至由于突然腦干部位的大面積腦梗塞,或者是動脈瘤破裂之后的大量腦出血,可能會導致患者突然出現意識功能的障礙。此類由于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者血管堵塞導致的疾病都稱之為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作為神經康復來說,目前腦血管疾病是康復住院患者中人數最為眾多的一大類疾病。因為它發病率高、致死率也高,在我國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腦卒中、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其中就包括腦血管疾病的腦卒中。
此外,患上腦卒中之后會有大約70%以上的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殘疾,比如走不了路、吃不了飯、說不了話,甚至部分患者是植物狀態昏迷,不能對外界進行應答。每年國家花費在腦卒中患者的經費非常巨大,大約在100億以上。
藥物治療后,患者為什么還需要康復治療?
藥物治療在腦血管疾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有一部分患者經過積極的藥物治療之后,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功能障礙,依舊無法移動手腳、不能說話、吃不了飯,帶著鼻飼管、插著尿管,甚至有一些患者還處于昏迷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低,那么就需要進行積極有效的康復治療。
因此,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由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醫學模式的轉換,通過積極有效的維護健康的手段,幫助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復各項功能。不僅給予患者疾病藥物治療,同時還要注重恢復患者身體的結構和功能,恢復他的日常生活能力,希望患者最終能夠重返自己的家庭、社區、社會。
什么是康復醫學?
康復醫學是全面的、協調的、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和職業的措施,對患者進行各種醫療以及功能的訓練,最終使患者的活動水平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以減輕殘疾的影響,幫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會。所以,康復醫學仍然是臨床醫學的一部分。在康復階段,醫院也會給患者繼續醫學治療,如果患者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等病癥,都會進行繼續的藥物相關的治療。
同時,進行各種康復功能鍛煉,比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吞咽治療等等,還有各種康復訓練設備如外骨骼減重跑步機、上肢主被動康復訓練機器人、生物反饋儀、功能性電刺激、平衡訓練儀的先進的設備,幫助患者改善他癱瘓的肢體功能,改善吞咽能力、言語交流能力,認知能力。
康復醫學真的有效果嗎?
當然有效果。康復醫學從上個世紀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是因為通過這些積極有效的功能性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改善他的大腦功能。
在腦血管疾病之后,患者受傷的那部分腦組織就失去了功能,但是通過反復不斷的康復訓練后,受損腦組織周圍或者是受損腦組織對側就出現了功能重組,代償損傷腦組織的功能。人類有兩側大腦半球,可能患者的左側半球損傷,但是通過不斷地訓練,會發現患者右側半球相似的區域或者原來損傷區周圍出現了功能替代。
患者什么時候應該開始康復訓練呢?
實際上這一點國際上已經達成共識,腦血管疾病的康復一定是早期開展的。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腦血管疾病的早期的卒中單元的訓練。建立卒中單元的早期康復訓練,是患者在病情穩定48到72小時之后,就要開始康復訓練,早期的康復訓練是在床旁開展。因為早期開展康復訓練,我們可能會避免一些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可能出現的一些廢用綜合癥,比如說因為臥床一段時間以后,會看到患者的肢體的關節出現了僵硬,甚至于攣縮、肌肉萎縮、心血管及呼吸功能減退,多數長期臥床之后會出現肺部的感染,患者內分泌代謝的紊亂。原來可能血糖水平還可以,但是長期臥床不活動,可能慢慢會出現內分泌代謝紊亂,甚至出現糖尿病。
還有一個與廢用綜合癥對應的是誤用綜合癥,就是因為家屬親人們都非常關心患者,希望患者早點動起來,家屬們把患者拉起來就拖著腿一瘸一瘸走,但實際上這樣很容易造成在拖拉的過程中患者偏癱的肩關節脫位、肌肉的拉傷、下肢扭傷、下肢的伸肌攣性。所以需要早期進行康復的正規訓練。




